A+ A-
A+ A-
出宫入宫,不必另行请旨,每日的晨昏定省,也都……免了。”听到最后一句,皇后也终于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了。前面都是铺垫,他真正想对我说的,只是最后一句。似乎给了我很大的自由,但,这个“自由”,大的过头儿了!有点儿规矩的人家,哪儿有子女不向父母晨昏定省的规矩?况乎皇家?说明什么?说明……他不想看见我。一次也不想。一面也不想。我本就晓得,他既不是个好皇帝,也不是个好父亲。我本不该抱有幻想的。可是,我十五岁啊,十五岁的女孩子,怎可能不对自己未曾谋一面的父亲抱有美好的幻想呢?回到毓秀斋,廊下堆满了箱笼,盖子都是打开的,里面,装满了绫罗绸缎、金银器用。水衡府派来的嬷嬷陪着我,一箱箱的看过去,不住口的赞叹:“奴婢在宫里待了这些年,就没见过这么些个好东西!公主,皇上对您,那可真是……啧啧啧啧。”是的,在服用上,他不亏待我。可是,我要的,不是这些。而且,看到这些,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不是父亲对女儿的爱。是—烧焦的、破碎的人骨。边缘残缺的铁锅里漂浮着人头。析骨而炊,易子而食。骷髅一样的脸,麻杆一样的四肢,不论男女,怀孕一样高高鼓起的小腹。父亲,你晓不晓得,外头—不必走太远,就在京畿之地,你有多少子民正流离失所,嗷嗷待哺?你晓不晓得,这些“好东西”若换成粮食,可以救活多少挣扎于死亡边缘的饥民?我不晓得他晓不晓得,我只晓得,进宫以来,除了皇后和母妃,我见到的女人,每一个,皆绫罗裹身,珠环翠绕。包括身旁的这位半老徐娘但风韵犹存的嬷嬷。三千珠翠拥宸游。不,何止“三千”?泰康二年,也即父皇登基的第二年,下诏选良家女备后宫,“采择未毕,权禁天下嫁娶,如有蔽匿者,以不敬论。”单是那一次,就有超过三千秀女入宫。泰康七年、十一年、十六年,又各有一次大规模选秀。七年、十一年那两次,入宫秀女皆为一千五百人上下;十五年那次,暴涨至五千人。关于泰康十五年的选秀,民间有许多说法,譬如,“母子号哭于宫中,声闻于外。”这...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